
3月25日,第26届《东方风云榜》在梅赛德斯-奔驰文化中心上演,与前几届《东方风云榜》不同的,这是全球首次用5G+8K+VR实现直播的音乐盛典,不管在不在现场,都可以通过VR“穿越”。
能够让VR实现无延时、无晕眩的体验,5G功不可没。追溯到被喻为“VR元年”的2016年,VR市场被资本、科技巨头光环笼罩,呈现出新风口态势,但是,最终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,而是迎来了“产业寒冬论”。
如今,5G商用近在咫尺,作为被业界普遍看好的5G首批典型应用,与5G关系密切的VR是否会迎来真正的春天,得到规模化发展?
有了VR却在“吃灰”?
覃政,蚁视科技创始人,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如今已经拥有不少自主知识产权,也在VR技术防线实现过多次突破,比如折叠式VR、渲染防抖、瞳距自适应等,但是,覃政坦言,目前,VR的接受度还很低,“100个家庭中只有1个家庭有VR设备,没有大众化的应用场景,关键还是在于体验不够完美。”覃政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。
VR头盔为什么会成为吃灰的存在?
网速、屏幕依然会导致“眩晕”
真正VR内容几乎很少
研发投入还不够
目前,VR设备有两种形态,一种是一体机,所有处理器、屏幕等集中在一个头盔上,另外一种是头盔需要连接主机的,类似于HTC的VR形态,处理都在主机上。
从价格上来说,VR并不便宜,一套主机+头盔的价格差不多在1.5~2万元左右,比如目前口碑较好的HTC VIVE仅头盔价格就高达1.1万元,再加上主机,整套价格要达到2万元,而用裸眼3D的话造价更高,一般是10万元左右。用这样的价格买回一套使用率并不高或者体验还不够完美的VR设备,估计没有人会觉得性价比很高。《IT时报》记者从蚁视科技、深圳玖的科技等VR企业了解到,目前,这类企业平均每年在VR研发上的投入在三四千万元左右,在吴自清看来,这个是比较基础的投入,从国际上来看,像微软、FACEBOOK这样的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至少翻几番。
吴金忠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除了应用开发周期偏长,开发成本也偏高,一方面是开发周期导致的成本偏高,另一方面是VR领域技术人才稀缺,一个工作1年的UE4研发人员月薪在1.5~2.5万元,而普通的JAVA工程师的月薪在0.5~1.5万。“唯有通过普及来降低成本。”吴自清说。
5G将改变VR体验?
在电影《头号玩家》里,未来人们只要戴上VR设备,就可以进入虚拟游戏世界“绿洲”,VR头显、触感手套、跑步机和情绪控制器……让人们沉浸其中。
当5G网络开始全面铺设,信息传递的速度将会是现在的10~100倍,延时是4G的1/50,云、AI和5G三驾马车并驾齐驱,让人不得不感叹VR在5G时代的前景值得期待。“我觉得5年后能看到5G对VR的作用。”覃政预计,吴自清则更加乐观,他预计一年多时间就可以看到5G的效应。
当5G时代真的来临,VR会面临新问题吗?
吴金忠认为,对于VR来说,5G是增速剂,并不是VR的春天,VR不是独立存在的。“VR的春天在于VR应用本身,只有当VR企业能够真正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优质应用内容的时候原味内内 下载,春天才会到来。同时,也需要硬件的升级迭代。”“我相信《头号玩家》中的‘绿洲’会在5G时代更快地实现,我也很期待。”让吴自清担心的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5G到来、VR普及后,人们会不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,任何新技术都会带来新问题。